近日,关于中国电科员工陈志龙,因被强制加班而怒怼领导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热传。
(资料图片)
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加班文化的关注和反思。
虽然事情的真相还在调查,但回顾过往和现实 ,类似的情况不说司空见惯,至少可以算得上层出不穷了。
否则,大家也不会这么气愤了。
但气愤归气愤,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,顺理成章的涌现在我眼前: 到底还要多少个“陈志龙”:才能破除加班文化的禁锢?
不谈过去过去,就说最近两年,加班惨剧的就层出不穷。
在2022年7月,22岁杭州的某女孩连续四五天熬夜加班,直接猝死,被同事送到医院时,已经心跳呼吸骤停。
也是同一年,互联网巨头某夕夕员工张*霏,12月29日凌晨1:30下班回家路上猝死,年仅23岁。
这些令人心痛的悲剧,无不在提醒我们: 加班文化不仅侵蚀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,甚至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命安全。
尽管社会舆论对加班文化的反感和批判声音不断,但加班文化依然顽固存在。
是人性的泯灭,还是道德的沦丧,在我看来,其实都有,但一切内核源于:
一方面,很多企业压根就没啥核心竞争力,提高效益的手段就只剩下加班了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,他们哪里还会管什么休息时间,什么“只要不会死,就往死里干”,都堂而皇之的成为了公司的标语,可见是多么的丧心病狂!!!
另一方面,加班文化不知道什么时候,已经深入人心,成为一种社会习惯。
而且在老板看来,加班已经被认为是对工作的投入和敬业的表现,导致很多人在职场中自觉地加班,甚至将加班视为一种荣耀。
我就不点名了,在很多大型企业的宣传案例里,什么连续加班多少天,父母死了不奔丧,老婆分娩不去陪居然是荣誉。
不得不说,这些公司的管理之变态,手段之低劣。
而且,更重要的是,虽然我国的劳动法对加班有所规定,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,由于法律监管力度不足,一些企业仍然能够逃避法律制裁,继续推行加班文化,又给类似的情况雪上加霜。
说到这里,我都不由的悲观了,因为这何止一点点阻力,说是媲美“三座大山”都不过份!!
当然,尽管情况如此困难,从这些方面着手解决或许并非难事,只是需要社会付出一点点努力:
一方面,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和行业评选等途径,倡导企业文化的变革。表彰那些重视员工福利、抵制加班文化的企业,让它们成为行业的榜样。这有助于促使更多的企业关注员工权益,从而逐步消除加班文化。
另一方面,为了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,相关机构可以制定行业标准,限制不合理的加班行为。例如,可以规定在业绩相当的情况下,优先选择那些保证员工合理休息时间的公司进行合作,从而激励企业自觉改变加班现象。
同时,让工会、行业协会等组织发挥应有的价值,该帮忙谈判的就去谈判,该帮忙争取的就去争取。
不要流于形式和口号,真正去付出行动。
经过这样的努力,我们有理由相信,整个职场的状况必将得到显著改善,不是吗?
说了这么多,总而言之就是,期待社会变革是肯定要的,但当社会变革还没来临之际:
无论你所在的公司,采用996还是007制度,始终要将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。
适当努力工作可以,但不要将拼搏视为常态。
老板的饼,稍微听听就好了,因为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。
假如你病倒了,或者猝死了,单位只会,第一时间找人替代你,一切如常运作,你没那么重要。
而你的家人、爱人,天都会塌下来!
所以永远不要秉持,家人生病不回家、父母死了不奔丧、老婆分娩不去陪,等变态价值观。
适度工作,爱惜自己。
前途总会有的,钱也总会有的,但命,永远只有一条。
再多钱,也买不回来。